菏泽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自2006年招收本科生以来,始终致力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。依托菏泽作为“武术之乡”的深厚文化底蕴,以“武术+”为核心理念,持续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路径。经过十五年的建设与发展,学院对“武术+”理念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凝练。2022年7月,研究成果《新时代“武术+”理念下民办武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》荣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,这不仅标志着“武术+”理念获得权威肯定,更为专业发展明确了方向与路径。

历经十八年的探索与实践,专业人才培养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:
(1)单项试验阶段(2007—2013年): 以“武术+足球”为主要探索方向,积极响应国家足球发展战略。由高校教师牵头,开展“武术+足球”实验,并指导地方武术学校进行跨界选材,推动体育项目融合发展。
(2)合作共研阶段(2014—2018年): 以“武术+”人才培养为重点,构建“UGSS四维协同”育人模式,从协同创新的视角研究地方高校体育人才与区域发展的衔接机制。学院先后举办“武术+”高峰论坛,逐步形成“以德树人、以文化人、以武育人”的广泛共识。
(3)全面探索阶段(2019—至今): 自2019年8月起,学院系统推进“武术+”人才培养模式转型,着力建设课程体系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,逐步形成了“政府主导、高校主体、武术馆校和社会深度参与”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。
在此基础上,学院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优势,凝练并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“武术+”人才培养体系:
(1)“武术+思想道德”: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武术精神的同时,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,培育遵纪守法、勤奋好学、文明礼貌等优良品德。
(2)“武术+文化学识”:秉持“动静皆方略,文武育全才”的理念,坚持“文武兼修、文武并进”,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学术水平。
(3)“武术+艺术素养”:深入挖掘武术所蕴含的艺术内涵与美学价值,推动武术与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,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。
(4)“武术+运动项目”:发挥武术对身体素质提升的作用,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,拓宽体育运动发展空间,助力多元化成长。
通过不断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,学院在竞技与育人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:
(1)截至2024年7月,太极推手队共获得金牌133枚、银牌149枚、铜牌166枚,成绩斐然。

(2)武术散打队、短兵队在国家级和国际级赛事中累计获奖牌83枚,其中包括金牌33枚、银牌42枚、铜牌27枚。

(3)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中,武术套路队荣获金牌2枚、银牌3枚、铜牌8枚。

(4)菏泽学院武术队在“第一届亚洲太极拳日”展演暨2025年全国太极拳健身站点网络比赛中荣获“境内24式简化太极拳”一等奖;在“我要上全运直通粤港澳”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展演太极拳选拔赛暨2024年全国太极拳公开赛总决赛中获集体项目二等奖;在2025年山东省高校太极拳锦标赛暨“我要上全运”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展演选拔赛中荣获24式太极拳集体项目第一名,并斩获金牌13枚、银牌6枚、铜牌3枚。


菏泽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依托“武术+”理念,逐步形成了理念先进、体系完善、成果丰硕的人才培养模式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深化探索,推动“武术+”多维融合发展,为服务国家战略、助力区域发展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大力量。